来源:火狐体育注册 发布时间:2024-04-04 10:18:20
新年新开局,聚力再出发。2022年1月20日至23日,中国海南省政协七届五次会议隆重举行。会议期间,记者再次联线海南省政协常委陆文荣,围绕着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问题,对他进行了专访。
陆文荣常委和记者说,十八大以来,习在多个场合强调“文化自信”,认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十九届六中全会的《决议》中更是将“文化自信”列为党的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提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基础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相结合”。
谈到“文化自信”,陆文荣常委表示个人的理解是这样的:文化自信是对中国文化有充分的理解、认同和实践,由此构建起融入血脉的自我信心。首先,我们要自信于中国在长期革命实践中所形成的革命文化和红色文化。在中国长期的革命历史实践中,以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实事求是,毅然决然地走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征程。着眼于中华民族争取独立自主的革命现实需求,中国的革命文化和红色文化如星星之火燎原在中华大地之上,不断创造奇迹,中华民族从此摆脱了一百多年受尽屈辱的历史而挺立于世界的东方,并惠泽至今。
其次,我们要自信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里既包括以习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思想成果;也包括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民间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要文化成果,即以中华传统文化之主干的儒道文化互补为重要内容的文化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儒道文化共同发展是中国文化自先秦时期就构筑起来的中华民族精神内核,是构成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深厚的文化资源和历史基础。
陆文荣常委还表示,新时期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是我们构建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础
陆文荣常委指出,《周易》所阐扬的“一阴一阳之谓道”,开启了以儒、道两家文化同源互补为主要特征的中华文化传统的主流。儒道两家都以“尊道贵德”为根本追求,道重形而上,儒重形而下;儒主仁义礼智信,道主道德慈俭谦。儒道互补,共筑精神家园,共铸道德伦理。儒道互补经过历史长河的曲折变迁和外来文明传入的无数次重大考验,至今仍然保持着生机与活力。因此,以儒道互补为内核的中华优秀民间传统文化并不是一个僵化的概念,而是不断演变、不断创新的一种文化形态。今天我们讲的道教,在历史上通称为“道家”,是一种影响深远的文化学说,与儒家、释家并列为“三家”。道教在历史上就是教化之教、文化之教,因此也常与儒、释并列为“三教”。道教在历史上的不同道派形态及其文化特征,都充分展示出其一直作为中华儒道互补文化的主要承继者和发展者的身份特征。新时期中华优秀民间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就是要在更高阶段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推进对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从而构建起新型文化形态,并成为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础。
陆文荣常委特别强调,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历史上,中国的朝代更替、疆域张缩和人事变换,发生过无数次。曾经有许多敌国异邦想吞并中国,消灭中国。有的虽短暂得手,但是中华民族的主体始终没有被消灭。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金、辽、元、清等政权,也通过学习和吸收以儒道互补为内核的中华文化而迅速“华化”,从而积极参与共同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早在殷周之际,富有四海的商纣王竟然被偏居一隅的周武王打得一败涂地。《管子》以“百盖无筑,千聚无社”来总结。《春秋左传》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历代帝王将相都以祭祀华夏先祖黄帝为己任,从而获取其正统性与合法性,而黄帝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先祖,也是“道教之祖”。以黄老之道为主要特征的道教文化与注重祖先祭祀的儒家文化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体,成为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思想内核。历史告诉我们,华夏民族尊重天道、敬事祖宗、礼乐文明等多元一统的文化信仰是国家和民族繁荣发展的力量源泉。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全国人民提供了共同的文化价值观和全球华人共同的思想情感,从而形成了对全体中华儿女的民族凝聚力和生命归属感。
正在参加海南省七届五次会议的陆文荣常委这样对记者说,应对海南文化发展的新机遇、新挑战,更需要坚持文化自信,传承和创新以儒道文化互补为内核的中华优秀民间传统文化
陆文荣常委表示,2018年4月,在习庄严宣告下,海南正式开启了全岛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的建设。自贸港的建设是新时期以来国家的重大战略,是海南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但也面临着空前的挑战。海南自贸港建设,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扩大改革开放和深化中外文化交流,必然带来海南文化发展的新机遇和新挑战。我们要以党中央《关于实施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等为遵循,大力弘扬讲慈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大力弘扬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大力弘扬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内容,坚守以儒道文化互补为内核的中华文化的主体性,积极开展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对话和文明互鉴,不断推进熔铸一切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的新文化建设。
乡村是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的根基。乡镇文化站是民生工程之一,也是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加强基层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宣传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夯实群众文化基础,有效文化传播,维护海南文化安全、民族安全、宗教安全甚至国家安全的重要保证。
建议由海南各市县政府制定辖区内的《文化发展规划》,将乡镇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基础工作来抓。依托历史上原有书院、文庙、祠堂等公共文化空间,建设乡镇文化站,将历史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乡规民约、家教家训等文化传统,将党的政策与传统乡村规训相结合。在财政保障上,将文化站运转经费列入政府财政预算,并发动企业家,在政府指导下,投资建设乡镇文化站。
第二,建议加强中小学教材中中华优秀民间传统文化的部分内容,增加白玉蟾、海瑞等海南历史文化名人的诗歌作品进入中小学教材。
教育部在2021年印制了《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要求从厚植中华文化底蕴、增强民族自豪感、坚定文化自信、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等育人目标出发,遴选蕴含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人文精神和中华传统美德的中华优秀民间传统文化内容和载体形式。
白玉蟾是公认的海南历史上第一文化名人,在诗歌书法绘画上都取得了极高的成就,其诗文作品流传后世多达千余篇。在书法上,他的草书作品被乾隆皇帝誉为“龙飞凤翔之作,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在绘画艺术上,他的梅兰竹菊作品历史评价极高。
建议将其诗歌作品列入中小学教材,以宣扬白玉蟾倡导的“吾中国人也,生于中国,则行中国之道理”的爱国主义思想和“上体天心,下利人物”“孜孜向善,事事求真”等文化精神。
道教具有中华民族的文化性和宗教性并存的显著特征。道教又称“黄老之教”,以《黄帝内经》和《道德经》为根本经典,不仅重视文化教化,也很重视医药学和养生学,在中国历史上的神医扁鹊、圣手华佗、医圣张仲景、药王孙思邈、药圣李时珍等都是“黄老之徒”。新冠疫情使人类命运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中国的抗疫成就也以事实证明了中国传统医药学的重大现代价值,为我们传承和发展中华传统医药提供了重要机遇。
因此,我建议将中华传统医药学的挖掘、弘扬列入海南新一年发展计划,加强对海南传统医药资源的系统研究和统筹利用工作,支持和建设具有较高经济效益的民族医药和养生产业,并建设高水平的海南中医药大学,以提供充足的人才和科技支撑。
第四,建议发挥儒道文化的情感纽带作用,开展与台湾和东南亚的文化交往活动,促进祖国和平统一。
海南毗邻东南亚,与台湾海峡隔海相望,有着广泛而深厚的共同信仰和文化传统。如何发挥海南的区域优势和自身文化优势,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固有儒道文化传统,增强民族凝聚力,推进祖国和平统一,是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应有之义。
建议由政府主导,以儒道文化为主题,以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加强开展与台湾和东南亚地区华人华侨的文化交往和宗教交流活动,搭建大陆与台湾同胞和东南亚华人华侨的文化通心桥梁,凝聚人心,凝聚力量,进一步壮大他们对中华文化认同和命运共同体认同的统一战线,在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和助推“一带一路”发展上取得更大的作为。
儒道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主要特征,也是在当代树立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资源。挖掘儒道文化在海南的传承,维护好保护好儒道文化的遗迹遗物,并加以推广和弘扬,是海南向全世界展现自身文化形象的重要举措。海南不仅是自由贸易港,更是文化的大观园,不仅做好经济建设,同时是以文化纽带联络台湾、东南亚等地的桥头堡,是中华文化引进来、走出去的前哨。儒道兴,传统振,国运兴,让我们以实际行动,践行“文化自信”,推动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产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