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火狐体育注册 发布时间:2024-04-15 16:28:23
红会一矿是甘肃靖远煤电股份有限公司下属的骨干矿井之一,始建于70年代初,由原红会一矿、红会五矿、红会二矿、红会三矿4对自然矿井合并而成,井田面积为18.2196平方公里,地质赋存条件良好,煤层稳定,属低沼气矿井,年设计能力105万吨,80年代后期经过多次技术改造,现生产能力达220万吨(2016年化解过剩产能后限定生产能力185万吨)。矿井实行矿、区、队三级管理体制,设有13个职能部室,2个采区,19个队级单位,有干部职员2580人,矿级干部9人,科级干部108人(其中,正科级33人,副科级75人)。矿井现装备两套综采放顶煤设备,采煤机械化程度达100%,已形成“一井两面”、高产高效生产格局。所生产的主流产品“晶虹煤”,被誉为陇上精品,属低灰、低硫、高发热量的优质环保煤。被国土资源部评为第三批“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
开展南翼井田技改工程,利用煤质优势,通过精细化开采,缓解资源接续问题;做好“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和安全生产隐患防治工程的建设,满足井下安全生产的需要。加强煤矸石、井下水的综合利用研究,实现资源综合利用。煤矿资源利用率达到矿产资源规划要求,矿山开发利用工艺、技术和设备符合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符合鼓励、限制、淘汰技术目录的要求,“三率”指标达到或超过了国家规定标准。
南翼井田技改工程方面已完成1500运输下山、1500回风下山、1200运输石门、1200变电所及水仓、火药库等。在1200水平已形成了运输系统、供电系统、供水系统、排水系统和通风系统等主要生产系统。现掘进的南翼井田回风暗斜井已掘进368m,1200区段石门掘进314m,南翼井田主暗斜井掘进232m,副暗斜井掘进28m。完成南翼井田的生产系统,做好采掘工程接续安排,满足精细化采煤的需要,保证出煤量,利用煤质优势,通过精细化开采,缓解资源接续问题。
红会一矿建成两座污水处理站(矿井废水处理站一座、生活污水处理站一座),其中矿井废水处理站解决能力为3000吨/日,生活污水处理站解决能力为800吨/日。两座污水处理站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使得红会一矿矿山废水得到100%处理,其中75%被重复利用。
红会一矿对矸石山进行了黄土覆盖和绿化,对原四采区矸石场进行了平整和覆土,避免了煤矿矸石对环境造成污染,同时提高了矿山绿化率。矸石综合利用率达到65%、废石综合利用率达到42%。
红会一矿大力开展精细化和市场化建设,通过加强材料管理、提高劳动功效降低吨煤成本,将单位万元GDP能耗降至1.33,达到并超过预期目标。
红会一矿领导班子按照总体设计、分片实施的工作思路,把整治环境、改造环境、美化环境作为至关重要的工作来抓,成立了以矿长为主要负责人的环保绿化工作委员会,对绿化工作进行了周密安排,实行了由矿长全面负责,主管矿长具体负责,党委书记监督检查,对口部室具体规划实施的环境治理绿化、美化方案和工作的制度。
矿区废污水来源于生产废水、生活垃圾污水。矿井涌水来源于一号井和原二井一坑,每年排水量约262.8万m3,约有30万m3用于井下灌浆,约有232.8万m3经处理后用于绿化灌溉。南北两个采区建设的生产生活污水处理站,使得矿山污水处理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对环保工作有着重要意义,处理后的水用于矿山绿化及黄土灌浆,水资源循环利用,积极践行国家节约用水的号召。
矿区现有锅炉房4座,安装锅炉10台,3台6t/h蒸汽锅炉,7台4t/h热水锅炉。每台锅炉均配备水浴除尘器,生产区锅炉房设1根高15m烟囱,办公及生活区每个锅炉房均设有1根高15m烟囱。依据现状监测结果:烟尘排放浓度52-79mg/m3,SO2排放浓度为230-358mg/m3,符合《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Ⅰ时段标准限制要求。
(1)储煤场扬尘:扬尘主要来自于露天储煤场无组织排放。露天储煤场日常储煤量约在0.6×104吨,堆高约在5m左右,堆煤表面积1380m2,表面湿度20%左右,露天储煤场扬尘强度约为0.44g/s,即12.55t/a。通过建立洒水系统,对储煤场洒水降尘及湿润煤堆,起到良好的抑尘作用。
(2)排矸场扬尘:排矸场矸石在大风天气下易形成无组织排放,排矸场存矸石表面积4.2hm2,含水率3%。起尘强度约为1.43g/s,即40.77t/a。排矸后及时用湿润黄土覆盖,防止灰尘飞扬。
(3)选煤楼振动筛粉尘:选煤厂的原煤分级环节将有大量煤尘产生,本项目原煤分级采用振动筛进行分级,振动筛采取开放式作业,配备了除尘设施,产生的粉尘符合《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426-2006)。
矿区噪声污染来源于工业场地内空压机房、扇风机房、主副井提升机房,锅炉房鼓引风机间、选煤楼设备噪声以及原煤运输工具(汽车、火车)在行驶中产生的瞬间较高噪声,声源平均在82-103dB(A)之间,以高中频声源为主,易衰减,建筑隔声是现有主要降噪措施。
矿山格外的重视生态绿化建设,多年来经过整体规划、精心设计,因地种植,整修坡地、空地,硬化地面,其余进行绿化。目前矿区道路宽阔、绿树成荫,环境整洁,工业场地绿化率为18%。矿山区域内,地表塌陷和裂缝进行了充填,水土保持较好。对矿区地表塌陷和裂缝使用泥沙和黄土进行充填,水土保持较好。
红会一矿双联的靖远县永新乡二队村是一个常年干旱少雨,靠天吃饭,发展农业生产十分困难的村镇之一,全村人均收入低,农业基础差,人畜饮水困难,提升农民收入面临诸多制约因素,为此,红会一矿组织科级以上干部,先后多次入农户、进家园、访民意,摸底走访,调研对接。先后慰问特困户和救助户110户次,发放慰问金30900元;逢年过节,为留守特困及孤寡老人送去价值2000余元的面粉、大米、牛奶等慰问品;调查摸清了18—25周岁初高中农村青年17名,经报请靖煤集团公司同意,联系到甘肃煤炭工业技工学校进行学习,对部分未能就业的9名大中专毕业生联系再教育,根据自己意愿联系协调就业;发放民情“连心卡”52户,建立了民情台帐和联系档案,并积极向靖煤集团公司联村联户第一工作组汇报工作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为了切实加强与双联村联系户及时对接和沟通,详细掌握村民所思所盼,增进与村民的感情交流,红会一矿按照靖煤集团公司要求派出驻村联络员、定期或不定期居住在二队村,仔细地了解掌握了该村52户贫困户家庭真实的情况,同时每深入一户都向村民宣讲党的惠民富民政策,倾心帮助村民理思路,想办法,制定脱贫致富的计划和打算,与村民面对面、心贴心,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不仅摸清了村民家庭的实际困难,也提升了企业的形象和声誉。特别是对村上的五保户、孤儿、单亲家庭、丧失劳动能力的重度残疾户,更作为帮扶对象中的重中之重,与他们拉家常,嘘寒问暖,在生活上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鼓励他们真正树立起生活的信心。红会一矿把联系户当亲人,及时为他们送去温暖,使他们增强了战胜困难的勇气。为“双联”工作的深入开展奠定了基础。
红会一矿向联系村选派一名优秀年轻干部挂职二队村,走村入户,了解实际民情,帮助制定脱贫措施。与此同时,矿党政主要领导和班子其他成员带领有关人员深入到联系村永新乡二队村走访调研,就二队村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了交流座谈。积极落实具体扶贫举措,先后为永新乡第二届雪山寺民俗文化旅游节送去帮扶资金5000元;组织科级以上联户领导干部集资3900元购买永新乡养殖产品,支持永新乡养殖业发展;积极为二队村村民自产胡麻油、面粉、大蒜等农副产品联系销路,扶持永新乡农业经济发展,近两年组织矿干部职员购买胡麻油6800斤,面粉500斤,大蒜300辫,共计78350元,有效调动了村民的种植热情,提高了村民的经济收入,使双联工作取得了较好效果
红会一矿把加强职工安全教育培训,切实保障职工的生命安全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牢固树立“生命无价、安全至上”的安全理念,格外的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的硬件投入,改造更新了矿广播、电视设施,开办了自办节目,加大了对外宣传力度,不断丰富井口安全文化长廊形式和内容,安装了井口led大屏,井口电视,设立了安全生产全家福,编印了《安全文化手册》、《典型案例汇编》,推行“教考分离”制度,广泛开展“21+1”职工脱产安全教育培训,利用班前会、学习会、远程教育培训、画廊、版报等对职工进行安全方针政策、安全理念等的教育,使职工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熏陶,使文化的力量转化为创造力和凝聚力。不断深化“两法一创建”活动,以安全文艺演出、知识竞赛、主题演讲等活动为载体,认真组织并且开展“百日安全”、“安全生产月”、“安康杯”和情系安全手拉手、家属联保、亲情感召等安全结对互助活动,营造出了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
产品推荐